在武汉市区,老人过世后,通常会遵循一系列传统习俗和规矩,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和敬意。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规矩和习俗:

一、前期准备
- 移床:老人弥留时忌住偏房,需移往正厅低床,头朝门外,称为“寿终正寝”。一般情况下,白天去世的人在晚上移,晚上去世的人在第二天清早移。
- 送终:死者临终前,子女亲人必须在其身边,称为“送终”。子女若未送终,会被视为“不孝”或“无后人接气”。
- 烧“落气纸”:老人刚去世时,亲人会烧落气纸(冥纸),意为给亡者去阴间的车马费。
二、丧事处理
- 开具死亡证明:根据死亡地点和原因,前往相关部门开具死亡证明。
- 清洁身体与穿衣:为逝者清洁身体,穿上寿衣(忌双数,忌用缎子面料和裘皮,喜用绸子)。
- 设立灵堂:在家中或殡仪馆设立灵堂,方便亲友前来吊唁。灵堂一般设为白色,以符合丧事庄重的氛围。
- 联系殡仪馆:安排遗体接运、火化等事宜。
三、守灵与吊唁
- 守灵:通常在亲人去世后的三天内进行守灵(假三天,即从死亡时间到当日24点为一天,第二天一整天,第三天0点到火化时间为一天)。守灵期间,亲友会轮流值班,陪伴逝者度过最后的时光。
- 吊唁:亲友会前来灵堂吊唁,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。吊唁时,通常会献上花圈、香烛等祭品。
四、出殡与安葬
- 出殡:在守灵结束后,会举行出殡仪式,将逝者遗体送往殡仪馆进行火化或安葬。出殡时,通常会由长子或长孙摔破丧盆,寓意斩殃杀祟、祛灾除祸。
- 安葬:火化后,家属可选择将骨灰安葬于墓地或寄存在骨灰堂。安葬时,会举行相应的仪式,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和敬意。
五、后续事宜
- 跨火盆:从墓地归来后,家属需跨火盆以驱邪避凶,寓意远离不祥、兴旺蓬勃。
- 守孝:在逝者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(通常为一年或三年),子女需遵守一定的守孝规矩,如不穿彩衣、不参加喜庆活动等。
- 祭祀:在逝者的忌日、清明节等重要节日,家属会前往墓地或灵堂进行祭祀活动,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。
六、其他习俗与禁忌
- 孝服:丧事期间,家人会穿上白色孝服以示哀悼。孝服的穿戴方式和时间根据与逝者的亲疏关系有所不同。
- 言语禁忌:在丧事期间,有一些话被认为是不吉利的,应避免随意说出口。
- 行为规范:办理丧事时应遵循传统习俗和礼仪规范,避免过度奢华或不合时宜的行为。
概括而言,武汉市区老人过世后需要遵循一系列传统习俗和规矩。这些习俗和规矩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缅怀和敬意,也是家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体现。